第12期
2018年7月10日
水稻第一次病虫总体防治意见
一、病虫发生趋势
1、二代纵卷叶螟 今年二代纵卷叶螟迁入期偏早、迁入量较大。据站点系统赶蛾,6月27-30日、7月5-8日连续出现二个高峰,日均亩蛾量30-170头。7月9日站点34块稻田虫卵量普查,平均百穴卵量0.18粒,百穴虫量48.8条(常年同期13.60粒,10.35条)。预计7月12-15日为二代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,全市为中等偏重发生,如不注意防治,必将遭受明显白叶为害。
2、三代灰飞虱 灰飞虱、条纹叶枯病是我市水稻生产的重要病虫。今年水稻播栽期差异大,导致一代成虫向部分大田直接迁移,加上外围杂草虫源广泛,预计三代灰飞虱发生量依然很大。据站点7月9日调查,平均百穴虫量20.67头,与常年同期48.80头相仿。目前低龄若虫已开始孵化,其中长翅占23.37%、一龄占27.47%、二龄占29.03%、三龄占15.34%,预计7月15-20日为三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,届时田间虫量将迅速上升,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趋势依然不可忽视。另外,今年白背飞虱田间发生量较大,7月9日调查,平均百穴45.0头,其中1、2龄占67.42%。7月15日前后将出现三代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,对水稻中期正常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。
3、螟虫 今年冬后大螟基数15.0头/亩,与常年相仿,据灯诱观察,今年二代大螟成虫高峰主要出现在6月24-26日、7月5-7日,目前田间为枯鞘盛期,部分早栽田块已形成枯心。7月9日站点48块稻田普查,枯鞘穴率0.06%,支率0.01%,每亩虫量0.65头。预计二代大螟中等发生,碧溪、海虞、梅李等上年重发区外围虫源较多,局部田块偏重发生。一代二化螟灯下蛾峰主要出现在6月4-6日、6月25-27日,但主峰不明显,田间枯鞘仅零星发生,预计全市轻发生,海虞、梅李等局部偏重。
二、总体防治意见
1、防治对策:主攻二代纵卷叶螟、三代灰飞虱、白背飞虱、二代大螟。
2、防治对象田:所有水稻田,全面用药一次。
3、用药适期:7月13-15日,抓住晴好天气突击用药。
4、用药配方:每亩用30%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克+20%阿维·二嗪磷乳油100毫升+60%吡蚜·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50公斤小机喷雾或兑水100公斤大机喷雾。
5、注意事项:①用药时田间要保持1寸左右水层,并保水2—3天。②虾、蟹、蜜蜂等生物对本药剂毒性敏感,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。③目前正值高温季节,各地要切实做好安全用药的宣传,动员农户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并落实好其他各项防护措施。